7月29-31日,2025年第九届航空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ICASSE 2025)在新加坡召开。本届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新加坡国立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亚洲校区承办,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莫斯科航空学院、多伦多大学协办。我院王晓璐教授、张昕喆副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国际会议围绕航空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领域技术发展需求,共设置了飞行器总体技术、电动飞机、结构与安全等8个分会场,共有来自中国、新加坡、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10余个国家,近200名学者及科研人员参会。

王晓璐教授报告题目为Effects of Propeller Rotation Pattern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BWB eVTOL Aircraft。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探讨了螺旋桨不同旋转方式对典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气动特性和静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反向旋转的螺旋桨,内侧上洗方式在小迎角时会增大机体外侧上表面的低压区范围,进而提高巡航升阻比;而外侧上洗方式可增强纵向静稳定性。报告对2种螺旋桨旋转方式的差异进行了定量对比,并从工程设计角度给出了建议,对于eVTOL的总体气动设计和产品研发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在电动飞机分会场,王晓璐与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与报告人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张昕喆副教授报告题目为Research Progress on Supercritical CO2 Brayton Cycle System and Compressor for Thermal Protection of Hypersonic Aircraft。针对高超音速飞行器运行时所面临的极端热环境问题,分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₂)闭式布雷顿循环系统作为热防护系统的可行性方案,重点探讨了核心动力部件压缩机内有效控制非平衡凝结流动对提高循环系统安全可靠的重要性,为高超音速飞行器热防护技术和sCO₂布雷顿循环压缩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在结构与安全分会场,张昕喆副教授与莫斯科航空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与报告人进行了相关研究的交流与探讨。

通过参加本次国际学术会议,拓展了我院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航空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强化了我院立足航空航天产业需求开展学术研究的特色,对我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会议组委会 文/张昕喆 编辑/陈建威 审核/王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