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全面落实综合改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是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的关键之年。各学院按照校党委的统一决策和部署,正在紧锣密鼓、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打造优势和特色学科,带动学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能力迈上新台阶,确保综合改革落实落地、见底见效。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推出系列文章,对各学院的典型做法进行报道。本篇推出航空工程学院《聚焦航空领域 凝练学科方向》。
航空产业是工业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歼20、C919标志中国航空工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区域民航产业正逐步成为我省扩大对外开放和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航空产业的腾飞也为我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学校抢抓机遇,及时提出了“融入航空产业、融入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围绕“航空制造、民航运输、临空经济、通用航空”进行了院部调整,要求院部明晰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强化内涵建设、资源共享。
通过机构改革,现在的航空工程学院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两个学科,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7个专业,以进一步推动机械与航空的相互支持与融合。这一改革举措也是我校“航空为本 管工结合”办学定位的重要体现,是对社会航空人才需求的积极回应。
“航空工程学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资源整合,明确学术方向、优化学科团队,回应社会需求,聚焦航空领域,不断取得实效,培养若干特色鲜明的科研团队。”航空工程学院院长王金凤说。
航空工程学院已经有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文振华博士主持的航空发动机排气颗粒在线监测方法研究项目于2019年1月4日获得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产学研(前沿及基础类)项目的资助。“我主要是面向航空维修工程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文振华介绍说,“这个方向的研究融合了航空、机械、材料、电子、信息以及管理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正是由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近年来,文振华在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以及早期故障预警等关键支撑技术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以及航空企业等多个课题的资助。
学院通过多次形式征集关于对学院发展、专业融合、学科凝练、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对全院教职工的学历层次、专业方向、科研动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力图发掘出若干可融合、可联动、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方向,谋划构建若干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发展空间大的科研团队。此外,航空工程学院正在组织系列学术交流活动,首场报告会由飞行器设计教研室王晓璐博士主讲的《湍流来流对俯仰振荡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已经举行,机械、航空、电气等专业的教师和相关学科科研团队成员都积极参与,加强了专业之间的深度交流,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
王金凤院长介绍说,航空工程学院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新工科建设为目标,加强实验室的资源整合,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强化科研和教学双平台功能,快速推进实验室的新建与扩建工作,为教师提升科研工作水平提供保障,也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目前,航空工程学院将重点围绕飞行器设计、制造、维修等进行学科专业方向凝练与布局,加强资源共享、共建。进一步加大“走出去 引进来”的力度,以航空、机械融合发展为主,积极汲取其他同类高校经验,凸显航空特色,加强对外联系,吸引高质量航空人才落户郑航。“航空工程学院将在资源整合、专业融合、教学改革、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科研团队的优势互补,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逐步推进学院教学、科研与学生培养的协调发展。”王金凤说。